所謂綠建築就是生態、節能、減廢、健康的建築。
綠建築--
1.綠建築是一個建築的新概念
2.設計綠建築的三個原則:
(1)要注意能夠減低對周遭環境的衝擊
(2)要盡可能的親近大自然
(3)要住起來更為健康舒適
綠建築應具有:
1.通風的設計:利用空氣對流的特性,設計自然通風的房子,讓人住的更舒適。
2.防災和防震的作用。
3.使用環保或自然的建材,例如:屋舍外圍種植物,淨化空氣、美化環境。
4.無障礙空間的人性設計。
何謂室內環境指標
所謂「室內環境指標」
主要在評估室內環境中,隔音、採光、通風換氣、室內裝修、室內空氣品質…等,影響居住健康與舒適之環境因素,
希望藉此喚起國人重視室內環境品質,並減少室內污染傷害以增進生活健康。
室內環境指標的目的
本「室內環境指標」
以音環境、光環境、通風換氣與室內建材裝修等四部份為主要評估對象。
尤其在室內裝修方面,鼓勵儘量減少室內裝修量,
並盡量採用具有綠建材標章之健康建材,以減低有害空氣污染物之逸散,
同時也要求低污染、低逸散性、可循環利用之建材設計。
何謂日常節約能源
建築物的生命週期長達五、六十年之久,從建材生產、營建運輸、日常使用、維修、拆除等各階段,皆消耗不少的能源,其中尤以長期使用的空調、照明、電梯等日常耗能量佔最大部分。由於空調與照明耗能佔建築物總耗能量中絕大部分,綠建築之「日常節能指標」即以空調及照明耗電為主要評估對象,同時,將「日常節能指標」定義為夏季尖峰時期空調系統與照明系統的綜合耗電效率。
日常節約能源的目的
建築的日常耗能中以空調及照明用電佔了最大比例,在夏日建築物的空調用電比約佔四至五成,而照明用電比高達三至四成,因此從空調與照明上來談論建築節能最有效果。
另一方面由於建築物的使用壽命長,其節能的累積效果遠勝於其他工業產品。
日常節約能源指標與基準
而綠建築的「日常節能指標」的評估,更要求建築外殼耗能的合格基準比現行節能法規約嚴格20%,由於空調與照明耗能佔建築物總耗能量中絕大部分,此項指標同時也加強對空調設備及照明系統的節能要求,對於建築的節能設計設定更高的目標。主要評估項目為建築物外殼熱負荷比、空調效率比、照明節能比值等,另外對於採用再生能源的比例,評估時提供一定的獎勵係數,以鼓勵再生能源的推廣應用。
如何達到合格標準
綠建築之「日常節能指標」
是以最大耗電部分的空調與照明用電的節能設計為重點,
並將節能評估重點設定在
建築外殼節能設計、空調效率設計及照明效率設計等三大方向。
建築外殼節能設計重點包括︰
建築外殼開窗率、開口部的外遮陽設計、建築物之座向方位、避免全面玻璃帷幕之外殼設計,屋頂的隔熱處理等。
空調節能效率設計重點(以中央空調為對象)︰
建築空間應依空調使用時間實施空調區劃、依據實際熱負荷預測值選用適當適量的空調系統、選用高效率熱源機器。
照明節能重點:
建築室內牆面及天花板採用明亮設計、採用高效率燈具、盡量採自然採光設計及利用自動晝光節約照明控制系統。
留言列表